11月21日,由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理论研究基地、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理论研究基地、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面向‘十五五’: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南通顺利召开。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南通大学、上海社科院、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委党校、光明日报社、新华日报社、新华社新华网、江苏经济报等省内外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会。
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理论研究基地主任杨宇民致欢迎辞,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尚庆飞讲话,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孙敏出席会议,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陆俊杰主持开幕式。南通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部分基地特聘研究员和师生代表参加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设主论坛专家主旨演讲和分论坛交流发言两个环节。在主旨报告环节,江苏师范大学原校长、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特聘教授任平,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成长春,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集群(学部)部长王永贵、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轩传树、山东大学当代政党研究所所长方雷、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玉华,南京大学社科处副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明,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光东、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叶海涛等10位专家,先后围绕会议主题作主旨报告。省社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扬,南通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延溢分别主持主旨报告。
省重点高端智库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成长春在题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这是对我们党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科学总结。他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并将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建议,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应勇担“挑大梁”重任,坚持“四个走在前”,即在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列,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在分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区域经验”“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创新”等主题开展交流讨论。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所所长童霞、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胡俊峰、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冯俊应邀参加分论坛二:“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区域经验”并作主题报告。
童霞在题为《以治理现代化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指出,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置于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地位,这是补齐中国式现代化最大短板的关键举措。她认为,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战略主动脉,其乡村振兴已从"十四五"的重点突破转入"十五五"的系统提升新阶段,必须将提升流域协同治理能力作为推动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抓手。她建议,应以"筑牢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为压舱石,以"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为主轴线,以"科技赋能与治理现代化"为双引擎,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彰显中国气派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
胡俊峰在题为《跨江向海,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报告中指出,随着"八龙过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南通已形成高水平综合交通枢纽格局,在跨江融合与向海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他认为,当前南通面临在上海大都市圈中影响力不足、产业发展层次不高、沿海项目"含金量"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制约着第二个GDP"万亿"目标的实现。他建议,南通应紧扣国家战略提升城市能级,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招商模式推动沿海项目质、量双升,强化创新协同打造人才高地,着力构建"沿江创造+沿海制造"新格局,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打造重要增长极。
冯俊在题为《长三角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的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的报告中指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是长三角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要求的重要举措。他认为,长三角凭借其高度发达的经济发展阶段、一体化的协同治理机制以及强大的区域创新系统,在绿色转型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并已在制度协同、生态价值实现和智慧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他建议,长三角应在绿色发展、协同治理和城乡融合三个维度先行先试,通过构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脱钩的发展模型、打造可复制的"制度型公共产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路径,为全国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系统方案与实践典范。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平台。与会专家围绕高质量发展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入研讨,形成前瞻性成果,为江苏“十五五”发展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这些研究成果展现了学术界的责任担当,必将推动全省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智慧,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专家学者应邀出席“面向‘十五五’: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学术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