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上午,“以服务促转型 提升服务国际竞争力”主题智库论坛在南通大学啬园校区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主办,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开放经济研究所、南通大学商学院(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联合承办。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原经济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宪教授,辽宁大学学术带头人、二级教授、辽宁大学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厚双教授,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殷凤教授,辽宁大学区域国别经济研究院院长、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孙丽教授等四位嘉宾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报告。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华教授出席会议,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开放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黄建锋主持会议。研究院开放经济研究所全体成员、研究院部分专兼职研究人员、商学院(管理学院)部分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伊始,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为论坛致辞。
成长春教授指出,我国服务业正处于政策密集支持与现实挑战攻坚的关键时期,刚刚闭幕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贸易创新发展”“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等政策方向引领。研究院作为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始终以“对接国家战略、服务江苏发展”为宗旨,此次论坛是研究院发挥顶天立地全覆盖服务功能的重要实践,期待能够通过专家交流指导为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可落地的智力成果。
陈宪教授作题为《生态视角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主题报告。他提出,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和产业生态的重要内容,其产出作为中间投入具有强功能性特征与产业溢出效应。他结合深圳创新和产业生态案例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在研发设计、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金融结算服务、检验检测认证和数字化赋能服务五大领域的关键作用。他对比了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建议通过人才培养、破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等举措加速我国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突破。
王厚双教授作题为《中国服务业开放与高标准规则的差距及对策思考》的主题报告。他系统梳理了我国服务业开放的“三步走”历程,指出当前我国已建立全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2024年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超七成,开放成效显著。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服务业开放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他建议通过完善服务业开放制度体系、扩大电信、医疗、金融、教育等重点服务领域开放、提升服务业开放平台功能,深化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加强服务业开放支撑体系建设及推进我国服务业开放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等措施来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殷凤教授作题为《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对增加值贸易网络动态演化的影响》的主题报告。她以2023年全球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4.25万亿美元(占服务出口 54.2%)的数据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数字经贸规则的发展脉络与态势。随后,她通过57国实证分析指出,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可以通过中心节点的规则溢出效应、核心边缘结构的规则对接效应以及结构洞的规则桥接效应影响增加值贸易网络的动态演化。针对“脱钩断链”风险,她建议我国应加快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与多边谈判、强化区域数字贸易合作,推动规则的区域一体化与协同发展、实行差异化的数字贸易规则谈判策略增强全球价值链韧性。
孙丽教授作题为《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成效、不足及对策措施研究》的主题报告。她系统梳理了我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的设立背景与发展脉络,总结了我国五大领域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运行情况及各方面成效。她指出,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仍存在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贸易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和数字服务贸易的占比低、国际竞争力整体偏弱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积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等对策。
论坛最后,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华作总结发言,认为四位专家的演讲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从规则、产业、区域、生态多维度为提升服务国际竞争力提供了“路线图”。研究院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端智库作用,深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领域研究,为江苏乃至全国服务业转型贡献“通大智慧”。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搭建了高校、智库关于政策研究与实践的对话桥梁,论坛成果将为我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培育外贸新动能、深化制度型开放提供重要参考,对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南通大学2025年成功举办“以服务促转型 提升服务国际竞争力”主题智库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