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王骁鹏教授应邀来我院开展专题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2025-10-20发布人: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10月16日下午,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会议室内学术氛围浓厚、思想交流活跃。应研究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邀请,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特聘教授王骁鹏博士到访研究院,并作题为《开展有价值、可持续的科学探索》的专题学术报告。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接待了来宾。报告会由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华教授主持。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波、副所长冯俊,以及研究院专兼职科研人员、商学院(管理学院)部分研究生近四十人参加此次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

报告会伊始,杨凤华教授代表研究院对王骁鹏教授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研究院作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点高端智库,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发展方向。杨凤华指出,王骁鹏教授在智慧运维、数字孪生及新能源技术交叉融合领域建树显著,已在Nature、Eco-Environment & Health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多篇,其研究与实践高度契合研究院的重点关切,此次交流将为研究院的科研创新与智库建设提供新视角。

在专题报告中,王骁鹏教授结合自身深厚的学术积累与丰富的科研实践,围绕“开展有价值、可持续的科学探索”这一主题作了系统阐述。他强调,科研工作的根本在于价值创造,研究者应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成果转化落地,力争为学科发展作出实质性贡献。他分享了深入企业实践、与顶尖团队交流以弥补短板的经验,指出研究者应拓宽视野,不囿于单一领域,通过跨域阅读和全球权威数据分析洞察真问题,坚信任何深耕细作的“小”方向都能产生重要价值。王骁鹏教授进一步阐述了掌握并创新分析方法论的重要性,指出卓越科研在于对已有知识、技术和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提炼与升华,这是一个持续积累、迭代深化的过程;他同时强调团队协作、继承性研究及构建完整领域知识体系对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作用。此外,他深入探讨了研究可持续性与把握科研大势的关系,提出研究者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定力,也要具备洞察国家战略、行业政策与资源投向的能力,做到“顺势而为”。他以团队在“长江大模型”“智慧水利”等方向的研究为例,说明将个人兴趣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能显著提升研究的现实意义与持久生命力,并指出在正确战略方向下“选择大于努力”。最后,他分享了高效分析科研材料与推动跨学科融合的见解,强调在信息时代应具备快速筛选和精准解析海量信息的能力,指出未来创新增长点日益依赖于打破学科壁垒,鼓励青年学者主动开展交叉合作,探索新范式与新方案。

互动交流环节气氛热烈。与会人员围绕数字孪生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瓶颈、人工智能算法在复杂环境运维中的适应性、跨学科团队组建与管理经验,以及青年学者如何快速定位有价值研究方向等前沿与现实问题踊跃提问。王骁鹏教授结合研究实例与实践经验,逐一作出详尽而富有启发的解答,其深邃的学术洞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坦诚的分享精神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王骁鹏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内容详实、逻辑严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前瞻性,对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报告系统阐述了开展有价值、可持续科学探索的方法体系,展现了一名优秀科研人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科技前沿、服务社会发展的情怀与担当。此次交流有效拓宽了研究院科研人员与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创新思维,对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营造深厚学术氛围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也为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与三峡大学及相关团队未来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智慧能源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三峡大学王骁鹏教授应邀来我院开展专题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