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2025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作为人民参政议政的关键渠道以及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全国两会承载着无数期待与关注。坚定信心启新程,鼓足干劲谋发展。在此重要时刻,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智库专家谈两会”系列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分析解读,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智慧、贡献力量。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江苏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江苏积极投身长三角一体化,深化产业跨区域协同,既是融入国家战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提升自身区域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与突破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是优化产业链分工。江苏与沪浙皖等地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梯度分工、链式配套的产业协作体系。例如,南通与上海、苏州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通过“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合作形式,推动“上海研发、南通制造”模式,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衔接。
二是协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发挥我省1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比较优势,构建群链企协同发展生态体系,与沪浙皖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先进制造业集群。例如,南通在船舶海工领域与上海形成“设计+制造”的分工协作,合力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船舶海工综合产业集群。
三是积极推进跨省产业园区建设。通过“飞地经济”模式,与沪浙皖地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实现资源互补和产业协同。如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凤阳省际合作园,通过“管委会+运营公司”模式,推动产业转移和承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徐淮产业合作园区,聚焦徐州经开区优势产业和先进经验,加强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致力于打造苏皖两省合作共建的标杆园区。
四是完善要素流动机制。支持与沪浙皖共建长三角一体化金融合作平台,推动区域内金融机构跨区域开展业务合作。鼓励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基金,支持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协同发展。探索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推动长三角区域人才评价标准互认,促进高层次人才跨区域交流合作。
(孟越男,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讲师)
智库专家谈两会(十七)|孟越男:深化跨区域产业协同,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