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专家谈两会(十五)|刘波: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生动画卷

发布时间:2025-03-10发布人: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2025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作为人民参政议政的关键渠道以及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全国两会承载着无数期待与关注。坚定信心启新程,鼓足干劲谋发展。在此重要时刻,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智库专家谈两会”系列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分析解读,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智慧、贡献力量。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江苏推动农业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迈上9000亿元台阶,粮食总产达762亿斤、连续三年稳定在75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414元、同比增长6.3%,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04:1;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稳定安宁。为更好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议从着力打造农业现代科技、持续优化农村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村宜居品质三个维度持续发力,绘就江苏乡村全面振兴生动画卷,践行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期盼。

着力打造农业现代科技

作为农业科技实力强省,江苏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有效引导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对农业基础研究的前瞻性和引领性探索,引导和资助科技创新团队,围绕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重点攻关、持续研究,实现更多原始创新。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加快先进农机装备创制应用,打造集智能决策、精准作业、除尘降噪、节粮减损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粮机装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智改数转网联”,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分中心、创新应用基地等载体平台建设。

持续优化农村服务体系

立足江苏省情农情,锚定农村社会化服务发展方向,加快服务组织联合与融合,持续提高为农服务能力水平。明确现代大农业发展方向,实现更广泛的服务资源整合、供需有效对接、信息数智监管,高效发挥社会化服务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功能和联农带农作用。聚焦服务机制再优化,高效推进江苏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在保障小农户权益上,进一步引导各类服务主体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多种形式,确保更多增值收益留给农民。聚焦主体培育再强化,持续培强全国知名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以江苏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四个一”工程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知名品牌,示范推动服务主体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不断拓展服务半径、增强服务能力。鼓励各地继续完善适合本行业、本地区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不同服务主体的优势和功能,促进各类主体服务模式更成熟、服务机制更灵活、服务质效更显著。

全面提升农村宜居品质

持续推动江苏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档升级,构建以现代农业为载体的农业现代化新格局。持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规划建设城乡融合先导区、美丽乡村风光带,实现美丽乡村整体性推进和特色化布局。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现院落更整洁、邻里之间更和谐,文明乡风、淳朴民得到更好传承弘扬。以“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指数”为宗旨,以“改善人居环境颜值气质”为愿景,项目化、目标化、节点化、责任化推进高品质美丽农居建设。全面构建生态自然、河道通畅、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农村新格局。健全村庄河道、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综合长效管护机制,广泛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治理,户与景融、村与文融、村景交融的乡村变得更加美丽宜居,实现江苏农村广袤大地之上的“诗和远方”。

(刘波,南通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智库专家谈两会(十五)|刘波: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