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2025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作为人民参政议政的关键渠道以及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全国两会承载着无数期待与关注。坚定信心启新程,鼓足干劲谋发展。在此重要时刻,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智库专家谈两会”系列研讨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分析解读,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智慧、贡献力量。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城乡发展较为均衡的省份,江苏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潜力。立足新发展阶段,江苏需以系统性思维统筹效率与公平,通过“四个协同”构建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以区域协同破解发展失衡,构建均衡化增长格局
江苏南北差距的实质是产业能级与要素流动的失衡。苏北地区人均GDP仅为苏南的50%,需通过“双向赋能”激发内生动力。产业协同“强筋骨”。深化南北结对帮扶,推广“飞地经济”模式。基建协同“通血脉”。加快盐泰锡常宜高铁、张靖皋过江通道建设,实现“1.5小时全省交通圈”,推动人才、技术向苏北流动。政策协同“补短板”。省级财政设立域协调发展基金,专项支持苏北教育医疗升级,实现县域三甲医院全覆盖。
二、以城乡融合缩小公共服务鸿沟,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江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农村老龄化、空心化问题突出。需从三方面破局。让农民增收渠道“多元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宅基地使用权跨村流转,盘活闲置农房发展民宿经济;推广“互联网+农业”,带动农户增收。让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县域优质高中全覆盖”工程,推进教师“县管校聘”轮岗;建设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通过5G远程诊疗让村民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服务。让乡村面貌“品质化”。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探索“文化富民”新路径。
三、以创新驱动重塑分配机制,筑牢共同富裕根基
共同富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通过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提升初次分配公平性。实施“技能江苏”行动,开展智能制造、数字技能培训。强化再分配调节力度。推动试点“数据管税”平台,加强对高收入群体股权转让、跨境收入的监管,将低保标准与居民收入增长挂钩。加快成立“苏商共富基金会”,重点支持乡村教育、大病救助等领域。
四、以制度创新保障长效发展,凝聚多元共治合力
构建“监测-评估-反馈”机制。建立涵盖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30项指标的评价体系,每年发布《江苏共同富裕发展指数》。鼓励基层首创精神。支持昆山开展“集体经济持股计划”,村民变股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南京江北新区试点“数字人民币普惠红包”,定向发放低收入群体。加快实施“百村振兴”头雁工程,选派千名第一书记驻村,重点培育“新农人”创业项目。
(刘峻源,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龙岩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挂职))
智库专家谈两会(十二)|刘峻源 :努力打造共同富裕“江苏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