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讲好新时代“长江故事”,9月21日晚,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的2024长江文化节在张家港开幕。9月22日,共绘万里长江新图景,“名家论百景”长江文化沙龙举行。
江苏省省政府原参事,省重点高端智库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成长春与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等多位专家学者代表齐聚张家港,畅谈长江文化的时代意蕴,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成长春以《人文经济学引领长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详细阐释了人文经济学与长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关系,系统性梳理了长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关键环节和创新举措。
提及人文经济学与长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关联,成长春首先向观众解释人文经济学其内涵——“人”是核心关注点,“文”是关键支撑点,“经济”是最终落脚点。“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人文经济学强调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成长春说,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人、文、经济亦是三要素,从人文经济学视角出发,揭示长江文化遗产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长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科学的实践指导。
与人文经济学相似,长江文化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亦可从“融合”视角看待。成长春说:“它们其间蕴含着人文性与经济性的结合、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结合、文化性与科技性的结合、历史性与未来性的结合以及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结合。这些融合互动足以揭示长江文化遗产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流传千载的长江文脉,积淀下丰厚而深沉的长江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好、传承好长江文化遗产?“关键在人。”成长春以长江沿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解释,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载体,他们掌握着某项遗产的技艺,具有民俗传统性和影响力。“正是传承人世世代代精于技艺,才得以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让非遗成为真正‘活着的非遗’。”
“这其间,引导加强公众参与、教育提升公众素养,让长江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同样重要。”成长春说,要让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情感需求紧密连接,使文化遗产成为人们生活场景中常在的元素,激发凝聚居民对中华文化、乡土人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亦要加强文物考古研究、强化文物保护管理、促进文化认同实现,凸显文化价值也要观照经济价值。
对于“水韵江苏·长江百景”的资源利用与开发,成长春认为,要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发掘其文化内涵,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要考虑人文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希望‘长江百景’实现文旅深融,在文旅发展上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聚焦长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长春提出了5项创新举措的建议:强化价值认知与评估体系,引入多学科交叉评估方法,对长江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价值评估;创新政策制定与资源配置模式,制定差异化保护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激励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实施多元化保护策略与活化利用方式,积极探索数字化保护、预防性保护等新型保护策略,鼓励长江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加强区域协同与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区域协同保护机制、共享保护传承经验等方式,形成保护传承合力,并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强化科技支撑与人才培养,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才。
据悉,自2004年以来长江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二十一届,累计开展各类跨区域大型公益文化活动近200项,线上线下共吸引超5亿人次参与。本届长江文化节延续“融合·弘扬·共享”主题,坚持政府主导、沿江联动、省域共举、社会参与,围绕“文物、非遗、艺韵、行走、开放”五大主题板块,精心推出14项精彩纷呈的活动,强化从“长江源头”到“江尾海头”的交流合作。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将继续夯实“长江文化”研究,讲好新时代“长江故事”。
成长春教授应邀参加2024长江文化节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