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应邀为常州大学作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4-07-09发布人: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7月7日,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成长春教授应邀为常州大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全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分别作题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需处理好十个关系》、《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机遇和挑战》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徐守坤主持。

在《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需处理好十个关系》报告中,成长春教授指出,高水平大学建设是我国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高等教育竞争力提升,整体性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战略举措。

成长春认为,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是一个“适应变革”与“引领趋势”相统一的过程,也是一个“外延转型”与“内涵提升”相统一的过程,应根据自身在高校生态系统中特定的“生态位”,坚持“学术视野”“社会视野”并重,更新发展理念,明确发展路径,积极回应来自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变革诉求。

成长春强调,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好高水平与有特色、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结构与培养质量、平台建设与团队聚合、队伍建设内培与外引、区域定位与国际战略、文化传承与创新、内部治理与制度创新、资源配置与效益提升、事业发展与师生发展十个方面的关系。

徐守坤书记作总结讲话。他认为,成长春教授的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视野开阔,系统全面阐述了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并结合常州大学的发展实际,为未来常州大学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既有宏观战略上的总体指导,又有微观战术上的具体举措,对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常大篇章”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机遇和挑战》报告中,成长春教授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的逻辑关系、以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路径、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使命任务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成长春指出,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在“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上具有内在一致性。新质生产力是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跃迁;新型工业化是以新一轮科技产业创新为引领、以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为根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工业化过程。

成长春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推动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强化了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也有利于高校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空间。

成长春建议,高校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和战略支点,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匹配度;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打造问题导向、能力导向的实践创新教育体系;要加强服务地方和对外合作、发挥国际合作交流桥梁纽带作用,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经验,以国际交流赋能人才培养。

徐守坤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成长春教授的报告政治站位高远、理论阐释深刻、分析解读透彻,对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深入学习理解、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使江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重要讲话精神,对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参考价值,为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常州大学”力量提供了有益借鉴。

徐守坤强调,全校上下要认真学习领会报告的思想内涵,把握报告的主旨要求,联系学校实际,立足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履职能力、业务水平,持续深化对创新理论规律性的把握,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主动思考能做什么、主动作为要怎么干,积极主动将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教育教学领域各环节、全过程,坚持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应邀为常州大学作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