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第八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2023-11-20发布人: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11月12日,第八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在南通举办。与会专家学者紧密围绕“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理论和实践研讨。论坛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报告(2022-2023)》等研究成果。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宇民,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陈冬梅,江苏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程友华,江苏省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主任许佃兵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陆俊杰主持开幕式。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河海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杨桂山,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刘志彪,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左学金,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分别做主旨报告。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陶锋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杨宇民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介绍了我校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智库建设情况。杨宇民表示,作为一所扎根江海大地的百十老校,我校始终把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省重点高端智库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现已成为我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特色品牌。他强调,本次论坛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论坛的智慧碰撞和研讨成果,将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区域协调发展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实践提供有益建议和启发。

张新科对论坛举办表示祝贺,并对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举办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已举办到第八届,一届比一届好,要力争把论坛办成省示范标杆论坛和省哲学社会科学论坛品牌。他认为,论坛围绕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体现了会议组织者服务大局、积极作为的责任担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够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区域协调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多建睿智之言、多献管用之策。

陈冬梅指出,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通考察,充分肯定南通滨江生态环境发生的沧桑巨变,勉励南通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三年来,南通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地处长江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的担当追求,统筹高水平保护、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努力以一域发展为全域添彩。本次论坛意义重大,必将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的智力支持。陈冬梅希望与会专家立足南通实际,聚焦论坛主题,沿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之所需,谋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之所要,为南通高质量发展多建肺腑之言,多献睿智之策。

程友华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部署。近年来,江苏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抓生态修复、促转型升级,长江江苏段面貌焕然一新,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强劲,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例证。新的起点上,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发展改革委正统筹推进、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不断推动长江经济带江苏段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围绕各自研究领域开展理论交流,思想碰撞,献智献策,必将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许佃兵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对区域协调发展做出了长远和系统的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智库是思想理论的容器,是理论话语的策源地和发散场。本次论坛作为智库交流合作平台,是社科理论界、智库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区域协调发展重要思想的实际举措,充分体现了智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咨政建言、推动发展的责任担当,必将有力促进各位专家的良性互动和观点共享。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导徐长乐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报告(2022-2023)》。该《报告》立足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要求,紧密联系长江经济带内各城市的发展实际,构建了由均衡度指数、协调度指数和融合度指数等3个维度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总指数和分指数为主要评价依据,对2022-2023年度沿江11省市的110个地市开展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评价工作。

陈文玲在题为《“一带一路”与区域格局演化》的报告中指出,倡导、推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高水平开放、制度性和引领性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开放型中国与开放型世界连接的桥梁纽带。经过十年不懈努力,共建“一带一路”正在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差异,开掘出追求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和越来越深厚的国际社会根基,推动形成了互联互通的全球性平台与载体。但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年持之以恒努力并不断解决前行中的问题,共同推动这项伟大事业行稳致远。+

金碚在题为《深刻理解“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的报告中指出,要正确理解“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这不是简单地靠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和自由就能实现的目标,而是必须要实现“共抓”,让更多主体参与进来。同时,“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新形势下,必须深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互促共进关系,在尊重生态环境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杨桂山在题为《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问题与应对》的报告中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产业发展绿色化协同化亟待提升、流域水安全问题突出、江(河)湖关系不和谐、重大水工程累计负面效应日益显现、跨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更好推动长江经济带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形成开发集中集约与生态自然开敞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全面实行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和跨界断面清洁水体交接制度,持续实施生态修复和绿色生态保障工程,完善流域利益相关方利益调节市场机制。-

刘志彪在题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的报告中指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厘清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和长江流域保护这一重要矛盾,聚焦创新驱动、协同融通和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三大问题,将出口导向模式转变为基于内需的双循环模式,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区域内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协同融通。作为全国经济增长的明星地带,长江经济带发展正面临许多问题,这些也将成为未来经济研究的主要选题。

左学金在题为《城市规模如何影响城市增长:基于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的报告中指出,由于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的作用,未来我国人口与经济活动将继续向沿海三大城市群、沿江两大城市群和部分沿线(交通干线)城市群集聚。长江经济带的长三角城市群、武汉城市群与成渝城市将进一步成为我国人口与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人口总量缩减不会改变这种集聚趋势,反而会在推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加强这一趋势。未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人口迁移政策、空间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顺应这个发展的大趋势。

成长春在题为《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报告中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所展现的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它突出强调了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协调性特质。以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应从三方面发力。一是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支撑协调性均衡发展,在突出各大板块优势特色的同时,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引领全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并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二是聚焦“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在协调性均衡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三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协调性均衡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会议还设三个平行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国式现代化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3个主题开展研讨交流。

本次论坛由我校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我校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处和南通市统计学会联合承办。来自地处长江经济带11省市、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的省级社科院和高校科研院所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南通市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南通市统计学会领导、专家,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师生代表,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8个研究所的专兼职研究人员参加论坛。

(冯俊/文  校报记者 范苏/摄)

我校举办第八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