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春教授应邀出席第六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论坛,并作题为《长江经济带: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的主旨演讲

发布时间:2023-12-04发布人: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11月30日,第六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论坛在湖北经济学院举行。此次论坛由湖北经济学院、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长江日报传媒集团主办,湖北经济学院财经高等研究院、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长江网承办。来自长江流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湖北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真知灼见,提供智力支撑。

湖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常贤波、湖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何泽云、湖北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高义勇、长江网总编辑杨文平、湖北经济学院财经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在论坛开幕式上分别致辞。湖北经济学院校长方洁主持开幕式。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发展中国论坛副主席王景新,九江学院副校长、江西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李松志,湖北省政府参事、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彭智敏,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李琳,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库专家联盟发起人莫远明,碳排放权交易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院长严飞,湖北经济学院财经高等研究院博士陈洋等学者,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成长春教授以《长江经济带: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为题做主旨演讲。成长春教授系统梳理了近年来长江大保护的主要举措与成效。在长江岸线整治方面,长江经济带11省市累计腾退了长江岸线457公里,沿江各省市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腾退污染企业,优化港口布局,推进增绿植绿。各省市还普遍重视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力度,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治理污染不讲条件、不打折扣。2022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8.1%,2020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连续三年保持Ⅱ类,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成长春教授认为,长江大保护的成功经验在于,坚持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统筹推进各地区各领域改革和发展,沿江各地注重统筹规划和整体联动,针对难点堵点追根溯源、对症下药,脚踏实地抓成效;构建“一体保护、协同治理、齐抓共管”新格局,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建立“共商、共管、共治、共建、共享、共赢”的体制机制;各省市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

关于如何实现高水平保护这一问题,成长春教授表示,高水平保护必须恪守生态底线,维护生态安全。长江经济带是人口集聚区,必须将人类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确保不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极限。同时,要加强目标协同,继续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区域协同,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加强政策协同,提升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性,建立健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全链条保护格局,整合各部门数据和资源加快摸清长江生态环境本底,加强长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文条件、水情变化等基础性研究。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两大趋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成长春教授提出,要构建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智慧监测预警系统,变人工监测为精密仪器监测,搭建生态环境治理智慧决策生态大脑平台,通过数据联动、智能分析,实现AI智能决策、精准治污。

成长春教授建议,要以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线,围绕工业、社会生活、农业三大领域,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以循环经济模式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以更大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巩固“十年禁渔”成果,进一步做好生物多样性本底调研,推进构建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各方专业科研力量协同配合、重大科研专项平台支撑的保护研究格局,加大对长江珍稀物种保护研究机构和团队的扶持力度,全面系统提升长江珍稀物种的保护研究水平。同时,要按照“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工作定位,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总结沿江各地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等成功经验,持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在论坛现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秦尊文发布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系列丛书《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试点示范研究》、长江智库建言丛书第1辑《湖北发展》。丛书系统总结了湖北省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来源:长江网

成长春教授应邀出席第六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论坛,并作题为《长江经济带: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的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