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以“制度型开放与江苏实践”为主题的智库论坛顺利召开。论坛由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主办,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开放经济研究所和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承办。
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江苏自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倪海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带一路”发展处处长成海燕,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江苏自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孙扬澄,南通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南通市口岸办主任高红宇,南京大学教授、江苏自贸研究院院长韩剑,南通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开放经济方向首席专家张二震分别作主题报告。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智库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姜朝晖教授,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凤华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沈小燕教授出席会议。会议由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开放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建锋主持。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智库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各位嘉宾的莅临指导表示衷心感谢,简要介绍了南通大学和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的现况,并强调指出,在新冠疫情阴霾未散、中美博弈加剧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正面临深刻复杂的国际形势,深入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中国如何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会议主题正契合了这一背景,最后对会议的预期成果表达了期待。
主题报告阶段,倪海清以《围绕制度型开放的三个方面思考及江苏制度型开放实践》为题,分享了关于制度型开放三个方面的思考,指出制度型开放是我国推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并介绍了江苏在推动制度型开放中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和经验,提出当前对外开放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风险,最后就江苏未来一段时期制度型开放的思路和方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成海燕以《“一带一路”建设总体情况、江苏实践以及未来重点方向》为题,介绍了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情况,并结合国际形势提出了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风险挑战,指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
孙扬澄以《苏州自贸片区围绕制度型开放的工作及相关思考》为题,结合自身自贸区工作实践介绍了苏州自贸片区诸多创新成果,并分享了制度型开放的重点、难点以及创新思路和举措。
高红宇以《南通围绕制度型开放的经验和成果》为题,结合南通“通江通海通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分享了南通“江海联动开发、内外开放并举”开放发展中的经验和成果,并对未来开放工作的思路作了具体介绍。
张二震以《制度型开放与江苏实践》为题,基于理论视角分享了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在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方面的一些重要经验,阐释了制度型开放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关系以及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政策内涵。
韩剑以《以制度型开放增创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为主题,基于制度型开放的内涵与特征,阐述了制度型开放的新要求,并具体从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四个方面对于制度型开放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最后,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凤华教授对各位专家从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对于制度型开放的理论与实践作出的全面分析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对此次论坛成功召开的意义、成效及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开放经济研究所全体成员和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论坛。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