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加入WTO二十周年,12月11日,由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主办的智库论坛在线上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新形势下的中国对外开放”这一主题展开了研讨,并对今后智库研究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我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致欢迎辞,研究院开放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黄建锋副教授主持会议。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幼文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唐宜红,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赵蓓文研究员,南通大学特聘教授、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徐康宁,南通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开放经济方向首席专家张二震教授等五位国内开放经济领域知名专家先后做了主题演讲。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姜朝晖教授、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凤华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沈小燕教授出席活动。
张幼文研究员就“对外开放与内循环”“共同富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以及“基于数字经济的新特征,开放政策如何调整和应对”等方面展开论述。他指出,未来对外开放的战略基点将由低端融入全球价值链转变为自主创新,在“双循环”背景下对外开放要为国内构建稳定、安全、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我国应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国家综合优势(要素优势、供给优势、需求优势、竞争环境优势)、注重全产业链配套优势,逐步摆脱对廉价劳动力优势的依赖,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制度型开放发展。同时指出,要认识到数字经济价值链短的特点,注重在未来开放发展中调整思路和模式,发挥人口红利和市场优势。
唐宜红教授分析了在对外开放中国家经济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高应对对外开放风险的能力,保护产业和市场安全;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技术能力,调整参与国际竞争的路径和方式;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积极利用国际规则,提高在国际规则谈判和制定的话语权;构建国际经济安全的检测和预警机制等。
赵蓓文研究员以“入世20年:从市场开放到制度型开放”为主题的报告指出,我国目前处于制度型开放初期,应从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积极引领国际经贸规则、共建全球经济治理新规则等方面拓展。最后,她表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制度型对外开放相辅相成,一方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以及以制度型开放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制度型开放能为中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助力。
徐康宁教授分享了“数字经济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专题研究成果,他指出,数字经济是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产物,是世界经济的新动能。它带动了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独立的数字交付和数字服务价值链;改变了市场竞争结构,孕育了一批巨型的全球性跨国公司,提高了市场集中度;优化了市场发展格局,使得发达国家和后发展起来的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调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结构和流向。因此,应以“一带一路”为突破口,发挥国情、体制等优势,补齐短板,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张二震教授专题分享了如何在开放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他提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对外开放促进贸易繁荣、分工深化及市场扩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二是提高引进外资水平,为高级人力资本提供高工资,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三是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向绿色化、智慧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四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让外资经济和开放成果由人民共享。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还专门针对智库研究和建设话题,分别从打造智库拳头产品、专报成果写作、团队建设、学术研究和智库研究的有机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
本次智库论坛由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开放经济研究所、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共同承办,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开放经济研究所全体成员、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各研究所代表、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论坛。
(陶晶晶、黄建锋)
中国加入WTO二十周年纪念日特别活动——“新形势下的中国对外开放”智库论坛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