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网 | 迈向现代化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第六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在南通举行

发布时间:2021-11-14发布人: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11月13日,第六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在南通举行。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机构的近百位学者与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迈向现代化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会上,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报告2020》、《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英文版和《多重国家战略背景下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优化研究报告》,并为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揭牌。

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争当表率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长江经济带发展,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2016年以来,他先后来到长江上、中、下游,分别在重庆、武汉、南京召开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视频讲话中谈到,5年多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江省市奋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画卷正徐徐展开。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经过全省重点培育智库三年节点考核,以第一名的成绩晋升为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金松指出,研究院要坚持特色立库,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团队,建设专业数据库,不断提升研究优势,努力建成国内外有影响的专业化智库;坚持开放建库,建强“小核心”,做优“大外围”,构建起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研究网络,努力打造开放式研究的“生产链”“集团军”。要坚持成果兴库,充分发挥8个研究所的集成优势,以扎实成果夯实智库发展根基;坚持创新强库,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开辟“绿色通道”“政策特区”,推动建立健全符合规律、切合实际、富有实效的制度机制,为智库发展保驾护航、增效赋能。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表示,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发展新定位、新使命,自觉对标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五大战略任务,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拉长板、补短板、增样板三位一体,系统性谋划、创造性落实,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实现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和发展姿态的又一巨变,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争当表率,为全国发展大局提供较强的支撑。新时代新型智库要把握新特征,要把责任扛起来,加强研讨交流,深入研究长江经济带以及江苏的发展,为政府科学决策系统提升,做好决策咨询服务。

发布《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报告2020》等成果

会上,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发布《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报告2020》。该指标体系包含了均衡度指数、协调度指数和融合度指数等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并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加以实证分析评价。成长春介绍,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总指数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大。下游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表现出色,基本都处于第1—3层级,总指数在1以上;中游除武汉、长沙、南昌等少数省会城市外,大多数城市的总指数并不理想,普遍处于第4—5层级;上游的情况与中游类似,除重庆和成都外,大都处于第4—5层级,协调性均衡发展总指数偏低。

成长春提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协调均衡发展重在跨区域协同合作,要推动政府与市场合作互补,让人口由相对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资金由发达地区向相对落后地区流动,让“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的协调发展模式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认为,共同富裕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协调性均衡发展是以创新突破、改革攻坚、系统集成为手段,以市场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为基础,以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公共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协调、城镇协调、生态优美、交通顺畅等为抓手,形成联系紧密的地区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人民出版社哲学编辑室主任、编审方国根发布《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战略与江苏探索》英文版。该书由人民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共同在海外各大平台发行,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在线平台提供给读者。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董昕灵发布《多重国家战略背景下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优化研究报告》。报告利用多维产业数据,考察在多重国家战略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各地区产业资源、产业分工、产业绿色化的发展现状与相互间协调关系,并基于国际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经验,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的建议。报告指出,国内外投资相对地从下游部分地区转向中上游部分地区。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部分工业正逐步地向中上游地区转移。报告建议,下游地区政府应支持区域人才、资金、技术向中上游地区流动,促进长江经济带内部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中游地区应充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层次人才,人性化推进人才安居保障工作,避免人才逆流。上游地区可采用降低税费、土地补偿、健全产业配套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优质产业资源吸引力。

合作联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与会学者围绕“双碳”目标与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建设、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等议题交流研讨。

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国的高质量发展。围绕立足合作联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表示,高质量发展涉及方方面面,长江经济带在各个区域、各个省份的合作联动也涉及方方面面,要突出重点,形成强有力保障,两者要一体考虑,推动长江经济带合作联动。一是要推动重大战略的协同联动。统筹各项重大战略的基本要求,结合长江经济带整体面临的突出问题,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年度工作实施方案。二是要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之间的协同联动。三是推动沿线各地区在重要领域协调联动。

“长江经济带研究不仅仅包括规划和经济发展路径,还必须明确现代化的目标,如期实现现代化,要求长江经济带的部分地区能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提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特征应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特性、由追赶型现代化逐步转到赶超型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我国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并联式)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道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也是现代化的一般理论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道路,是发展中大国特有的现代化之路。

“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既契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符合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实际。”江苏省委原常委、副省长徐鸣表示,扬子江城市群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在科技领先、高端制造、改革开放、生态良好、共同富裕等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要发挥城市群科教优势,力争在制约产业发展瓶颈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要建设世界级高端制造的产业集群,力争在发展高新技术领域新兴产业方面取得新突破;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力争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力争在长江大保护等方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提到,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关联度非常高,比如上游的云南,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体省份,也是中老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通道起点。长江经济带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应该既是战略腹地,也是战略支点、战略前沿、战略要地或高地。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已形成相互支撑,相互呼应,相互融通融合的战略优势。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融合,一是长江一带要更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二是要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战略集成高地;三是要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特别是整个长江经济带顺畅的现代物流体系;四是要探索共同富裕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表示,所谓新时代是一个规则博弈的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的变局就是规则在变。我们所有的规则围绕两个因素:效率和公平。现在还要加上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安全。甚至在有的情况下,为了安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效率。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是最开放的地区,而且是和其他文明接触最紧密的地区。它不仅有海权,还有陆权。长三角也是中国最强的地区之一,所以应该成为新时代市场经济规则体系的探路者。

针对优化长江经济带产业空间布局,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建议,强化资源环境约束引导重化工业合理分布,推动重化工业向具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沿海和较少数内陆特定区域集中,实施绿色发展转型;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推动大城市产业升级与转移中低端产业,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加强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间的创新产业联动发展,构建利益共享、有效连接的体制机制,促进大城市创新链与中小城市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振兴县域经济,发挥其在乡村振兴、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中的基础作用。

与会学者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与实现“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相融合,更好实现重大国家战略融合叠加效应;要加快完善城市群内部、城市群之间的联动合作机制;要促进流域经济与政区经济协同发展;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强各地区协同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要结合地方特色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昆渝绿色一体化发展,因地制宜推动扬子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域板块发展和沪苏同城化,同时要注意城市群建设中的城市品质提升;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尤其要推动长江经济带钢铁产业、化工产业等产业板块绿色发展;要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掘和培育长江生态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在新时代市场经济规则体系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会议由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绿色发展智库联盟指导,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南通大学主办,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承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重庆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协办。

(记者 吴楠)


来源:中国社科网,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