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科研团队赴盐城调研践行“两山理念”成功经验

发布时间:2021-09-23发布人: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为扎实推进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大美湿地就是盐城的金山银山”研究工作,尽快推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9月18日,我院院长成长春教授一行六人赴盐城展开调研。

9月18日上午,课题组在黄海湿地研究院大楼10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盐城市社科联主席李晓奇介绍说,近年来,盐城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智慧和汗水奋力书写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的环境答卷,黄海湿地成为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他指出,本课题研究要立足盐城自身优势,系统总结盐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成功经验作法,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盐城大地进一步生根开花结果。


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指出,盐城近年来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追求,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系统谋划推进沿海发展,持续走好“两海两绿”路径,目前沿海地区已成为盐城活力最强、增长最快、质量最优的经济板块。

成长春教授表示,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的“盐城实践”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生态外交案例,优良的生态环境使盐城的城市品牌得以凸显,并且有利于我国在全球生态保护话语体系中掌握主动权,同时,也再一次印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确性和引领性。

会上,盐城市自然资源局、财政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分别从财政支持、湿地保护政策、农业污染治理、自然资源保护开发等方面做情况介绍。

课题组成员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凤华、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刘波、黄海智库副主任胡凌霞和秘书长周晓燕等专家分别就盐城湿地资源空间布局、湿地对于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湿地保护开发的主要措施和成功经验、湿地保护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未来依托湿地资源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及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方面的构想等问题和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讨论。

9月18日下午,课题组一行前往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黄海湿地展示中心参观,盐城黄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EAAF) 上的关键枢纽,是全球数以百万计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越冬地和繁殖地。通过参观,课题组了解了盐城市近年来为全球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自然保护提供全新“中国经验”,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盐城示范”的系列重要举措。

随后,课题组赴条子泥湿地公园、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及东台市弶港镇巴斗村进行实地调研。在条子泥湿地公园和黄海森林公园,课题组重点了解了盐城以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方式,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推动湿地资源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验作法。在巴斗村,课题组了解了该村根据东台市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区建设要求,积极探索从“靠海吃海”向“养海护海”转型新路径,充分发挥特色渔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原始风貌的海边风情景点,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自然遗产与社区和谐共生的经验作法。

该重大课题由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与盐城工学院黄海智库联合开展研究。截至目前,两校课题组已进行了数次深入研讨。8月23日,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邀请黄海智库以及盐城市社科联、自然资源局、湿地保护中心等部门通过视频会议形式进行了线上研讨;9月5日,成长春教授应邀出席由盐城工学院举办的智库论坛暨承接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合作研究开题报告会,作了题为“盐城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转型的思路与对策”的主旨报告;同日下午,成长春教授与盐城市委书记曹路宝,就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合作研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下一阶段,两校课题组将对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凝练研究框架,根据盐城市委对课题研究的要求,尽快提交出一份有助于推动盐城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满意试卷。

    (盛俞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