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峰:有序落子、协同推进,下好“长三角一体化”这盘大棋

发布时间:2021-06-03发布人: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5月26日, 2021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无锡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服务新发展格局、走在现代化前列”为主题,总结交流了一年来的工作成效与经验,全面分析了新形势和新任务,并重点围绕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夯实区域绿色发展底色、增强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动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广泛共识。同时,会议以“保护水生态”为主题,共同启动了9个重大项目建设,并签订了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合作备忘录,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与协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等方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总体来看,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焦“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在交通基础设施互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协作、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上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探索实践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崭新亮相,重大战略频频落地、重大项目密集布局、制度创新成效显著。三省一市间的分工合作已逐渐度过“磨合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加速期”,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力度、速度、深度和宽度均显著提升并渐入佳境。

面对成绩,我们倍感欣慰。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五大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无论在发展水平和质量、创新能力和效率,还是在产业的融合共兴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很大,一体化产业分工机制与共享效应还未充分体现,生态补偿及利益平衡机制亟待完善,一体化发展尚需激发更大的活力、更广的空间和更高的效益(逐步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转变)。现阶段,长三角是国内循环的重要连接点和融入国际循环的重要通道,其最有条件率先攻坚突破,更好地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勇挑重担、走在前列。

全面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不可能囿于一隅、限于一业或一蹴而就,必须坚持系统化、立体化、全局化思维,注重示范带动与高位协调,强调创新驱动与生态本底,紧抓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结合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基础(优势),在一体化发展的“大棋盘”上有序落子,在储备政策的“工具箱”里系统集成,在推进落实的“施工图”中重点突破。

第一,在生态环保领域,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携手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从芜湖(2019)、湖州(2020)、无锡(2021)三届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主要议题来看,“生态”都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三次会议的地址都放在“水”元素突出,生态保护与发展方面较为不错的城市,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未来长三角也将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示范区。现阶段,应贯彻系统治理理念,协同制定京杭大运河、太浦河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转向方案,持续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逐步建立跨行政区划协同治理和水生态补偿机制。在此基础上,共同推进大气污染精准防治、区域固废危废联防联治,探索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直面困难、勇挑重担,推动长三角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此外,应向上积极争取政策空间、对内充分挖掘政策潜力,携手深化完善一体化合作机制,进一步放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引领和撬动效应,共同开辟“两山理论”新境界。

第二,对于竞争性产业部门而言,要减少政府管制、鼓励开放竞争以实现市场协同目标。各地方政府不能求全好大,尽量避免一些不计成本的盲目招商引资,要善于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并依据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进行协作分工,以产业联系、资源共享、网络互通为标准遴选若干跨区域共建产业集群(重点在苏锡常、沪杭甬、G60科创走廊等省际毗邻地区),将“各自优势”打造成“共同长板”的“竞合”新态势。同时,对一般性投资活动领域来说,各地以政府为主的增量资本,或政府投资引导民间投资的活动,可以在企业层面实现地区间就某一项事业的实质性联合,为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奠定现实的微观基础。而对存量资本,则可以鼓励企业在长三角区域内的收购兼并,消除区域内长期存在的低端重构、逐底竞争、产能过剩等沉疴痼疾,实现产业发展和市场运作的实质性一体化。

第三,对科技创新领域来说,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是长三角肩负的重大战略使命。国家已经赋予上海要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任,这能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充分利用科教资源、人力资本和产业基础,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进程将会被大大压缩。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浙江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政策红利,进一步发挥整体联动的协同优势,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最大限度激发长三角创新活力。鉴于长三角地区内科技资源配置相对经济资源配置较为滞后这一现实状况,应处理好创新策源地与产业转化地之间的关系,携手促进创新要素流动畅通。现阶段可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构建跨区域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第四,对公共品生产领域来说,主要在交通基础设施(还包括绿色、信息、能源基础设施等)超前规划、建设的统一指挥和连接点的互通等方面。因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特征,各地政府必须主动让渡有关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权力,根据一体化协议交给第三方机构统一行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协调公共利益。此外,对民生性消费领域来说,要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携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如教育医疗,这涉及最广泛的既得利益群体,也是最难以突破的领域,不能脱离现实发展阶段制约,不能从均贫富的理念和要求出发陷入盲动,不可能在发展差距很大的地区间搞民生的“一样化”,更不可以是“一起化”,这方面一定要慎重对待,切不可操之过急。

来源:我苏网,2021-05-28

(作者系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