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成为报告的重要亮点,让全国人民倍感鼓舞,是人民政府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初心与担当的充分体现。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体现为“质”的提升,也表现在“面”的扩展,对美好生活有更多的期盼。政府工作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并对此作出了具体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注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并提出要将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的明确目标。
此外,在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完善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人口服务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诸多方面都作出具体部署,实化量化增进民生福祉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得到切实推进。
改进民生福祉、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政府工作报告回顾去年工作时提出,“去年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部署今年任务时强调,“确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政府投资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足见我国将改善民生福祉作为政府各项工作的重点,一以贯之且不遗余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共同富裕的发展思想还充分体现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了脱贫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宁肯少上几个大项目,也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使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改进民生福祉、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共同富裕不仅涉及社会公平,也关乎经济发展中的供给、需求和效率等问题。我国现在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必将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积极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效衔接,必将有利于带动全国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能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赶上来,从而使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得以稳步提升。
改进民生福祉、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具有更加突出的重要意义。缩小贫富差距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共同富裕理念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在增进人民福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大任务,不仅是为了进一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是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更高阶段。
(作者:季燕霞,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