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专家谈两会⑥ |何建华:新发展格局贵在“内圣外王”

发布时间:2021-03-10发布人: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今年全国“两会”,“三新”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会内会外普遍关注的热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与发展战略调整,这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也顺应了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期待。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明显,经济增长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科技自立自强是双循环关键;依托国内市场构建国内大循环,打通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经济大循环动态平衡。

构建新发展格局,内循环与外循环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不能割裂开来、片面强调某一方面。从更高的战略层面认知,新发展格局应当是跟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是确保自主可控、安全有利、“做好自己”的实现路径,从而将会对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外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坚实的财富效应与物质保障。

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在正确处理好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关系。个人学习理解,一要把握好自主可控、安全有利的原则,在外循环中分辨是非、分清利弊,比如招商引资注重导入产业资本,对金融资本流入宜谨慎,对债务资本泛滥侵入要阻挡;二是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不同地区城市、行业企业实现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对优势明显的行业入汽车、家电、基础设施建筑业等,应鼓励以外循环,对优势不明显、成长中的行业、企业宜国内培育;三是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将东部地区的行业产能和企业拓展尽可能导向中西部,通过内循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向东南亚以及具有成本优势的国家扩散;四是应大力拓展欧盟、东亚、“一带一路”沿线和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建立与拓展更广泛的国际经贸合作“朋友圈”,实现对外循环的新经济全球化再平衡。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摆脱不符合新发展阶段的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比如在高速增长时期的野蛮生长型模式就理所应当朝着绿色生态型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产业结构中低端、同质化、集群化程度低等,使我国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污染代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城乡绿色空间,解决好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

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内圣外王”,就是首先要“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受到他人的敬重,进而自然而然影响并引领他人达到“王”的境界。构建新发展格局任重道远,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久久为功“做好自己”,世界会更加拥抱中国。

(作者:何建华,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