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专家谈两会④ | 臧乃康:构建适应创新驱动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发布时间:2021-03-07发布人: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在于人才发展,人才资源在国家发展各项资源中占据首要位置。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人才,难题在创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体制机制。

当前,我国还面临原始性、基础性创新不足,核心技术、底层技术受制于人的尴尬,人才队伍“大而不强”是重要原因。新的国家竞争方式不仅表现为科技战、人才战,更是对其背后人才发展制度和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较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加快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总体战略部署。

从全球历史的发展来看,每一场涉及全人类的危机过后,世界资本、力量、资源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催生划时代的产业更替和技术变革。新冠疫情让人们看到,传统行业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远低于无人配送、在线消费、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而智能制造、远程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并非唾手可得。后疫情时代,没有新的发展理念不行,没有新的发展动能更是万万不能,而实现这些都要依靠掌握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江苏在苏南5市及南通市建设“G42+”重点民营企业人才人事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响应“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建设、主动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举,对示范推动全省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未来发展,我国人才事业发展将更加突出“点上聚焦”“以点带面”和“高端引领”,通过一系列工作布局和改革突破,为人才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十四五”期间,我国人才发展要从重规模、重素质、重数量向重水平、重能力、重贡献转变。我们要发挥人才队伍优势、工作基础优势和党管人才体制优势,加快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人才发展制度和相关治理安排。

适应创新驱动的创新人才发展是我国 “十四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推动创新人才发展关键则在于制度设计,而制度设计的关键点在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华为创立之初就写下的《华为基本法》,正是这部渗透着创新文化价值观的管理大纲让华为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十四五”期间要建设高精尖人才队伍和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改革优化人才人事管理制度,构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发挥市场的人才配置作用,深化重点领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作者:臧乃康,南通大学教授,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