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近日,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召开第三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学习交流会,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对日前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进行深入研讨。11月17日,研究院在其微信公众号上连续推出11期“第三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学习体会”专题研讨活动。
参与研讨活动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第三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指导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学者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阐明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方向目标、方法策略和实践路径,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这是就长江经济带发展召开的第三次专题座谈会,也是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的第一次专题座谈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认为,这次会议赋予长江经济带一系列新使命,即五个“新”和三个“主”。五个“新”即新篇章、新样板、新高地、新优势、新画卷;三个“主”即主战场、主动脉、主力军。他进一步提出,面向“十四五”,江苏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生态长江”“经济长江”“文化长江”“民生长江”“安全长江”,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作出江苏应有的贡献。
谈及如何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凤华认为,要进一步壮大中心城市规模,增强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引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心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强化“三区三线”管控,区划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推进“多规合一”,促进城市经济增长。
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胡俊峰认为,必须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资源,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现流域内产业基础高级化再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长江江苏段总长432.5公里,是长江的“黄金水道”及“咽喉”,更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廊道和水生物资源宝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成长春表示,必须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硬约束的制度体系,让生态文明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形成环境保护刚性倒逼机制。他举例道,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推广江苏永钢集团实现污水零排放的经验,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以“高效、清洁、低碳、循环”为目标,构建完善“以绿色制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制造体系。
研究院副研究员陈长江认为,将生态环境保护当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对“十四五”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意味着生态环境投入要转向“主动型”“先导型”,通过主动建设更加安全、可靠、绿色、舒适的生态环境体系,更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研究院副研究员冯俊认为,应深入推进特色示范段建设,加快打造江苏沿江绿色生态廊道。重点是建立岸线协同管理的长效机制,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岸线。
在大力度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必须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季燕霞提出,应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使得生态产品价值在市场上得到全面显现。在总体构架上,需要处理好以下方面的关系:一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环保投入与价值回报的关系;二是政府生态服务供给与生态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三是绿色金融的功能发挥与适度盈利的关系。
打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动脉
畅通国内大循环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研究院特聘教授徐长乐认为,要更大限度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发挥区域统一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各类企业和企业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作用,让要素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畅通涌动。
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晓峰认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放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予以谋划,率先扛起责任,努力体现担当。产业共同体是重点领域,创新共同体是第一动力,生态共同体是根本保障,开放共同体是主要联结。
打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动脉,首先要畅通域内域外现代流通体系。研究院副教授陈为忠认为,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现阶段要做好“六个聚焦”:聚焦长江黄金水道堵点,聚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短板,聚焦东西向快速通道短板,聚焦航空货运能力不足短板,聚焦统筹中欧班列发展不平衡短板,聚焦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软件短板,构建统一开放有序运输市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促进人的现代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研究院副研究员陈长江认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不仅承载着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重任,也同时承载着持续推进人的现代化、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要大幅提升教育水平,提升居民素质和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通过教育和熏陶,促进人的观念行为现代化化转型。
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瞿锦秀认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人民生活高质量”作为推动江苏走在前列的重要内容。从学校教育、现代化生产、城市生活、大众传媒和现代制度等方面促进人的现代化。
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臧乃康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两大核心要素,一是城市与生态,二是人才与人口。面向“十四五”,江苏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加快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吸引越来多青年人才来江苏工作和生活,为高质量发展聚集新动能。
长江文化也是值得关注的要点之一。成长春认为,应深刻领会“绣花”功夫内涵,保护弘扬长江文化需要发扬好“绣花匠”精神,精心谋划、按“图”作业;铆劲实干、聚力创新;精准落点、穿针引线,让人民寻得见万里长江的千年文脉。
以长江文化赋能江苏城市建设,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动选择。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瞿锦秀认为,面向“十四五”,需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长江文化保护。重点是摸家底、梳文脉,保护江苏长江特有美丽韵味;联周边、系背景,保护江苏长江整体美丽形态;重历史、促兼容,保护江苏长江美丽温度;兴产业、融未来,保护江苏长江美丽质感。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来源:中国社科网,2020—12—09
相关链接:http://www.cssn.cn/jjx_yyjjx/yyjjx_gzf/202012/t20201209_52306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