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学习体会⑥ |季燕霞: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0-11-22发布人: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其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首次由国家领导人提出,将是绿色发展新阶段实践中需要探索的新议题。

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要纠正以往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各类污染问题,更需要探求绿色发展的新路径;环境保护的巨大投入,必须要有价值回报;生态优势应当体现出它的经济优势。这就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缘由。

关于生态产品或者生态产品价值的含义,学术界已有初步的研究,将它概述为“区域生态系统为人类生产生活所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在实践中,浙江丽水也率先取得这方面的经济优势。但是,在跨省市的范围内,如何有效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还面临诸多现实难题:首先,是生态产品的特殊性——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其次,是跨区域之间的生态产品价值如何补偿;再次就是既往的巨大环保投入如何以合理的方式获得回报。

生态产品价值是一种正外部性经济,往往不能通过市场交易直接体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使得生态产品价值在市场上得到显现。能够在市场显现的生态产品价值一般是消费性的,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除此以外的生态产品价值往往难以通过市场交易体现,非使用价值产品难以得到市场的识别和认可。

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使得生态产品价值在市场上得到全面显现。生态产品价值在市场上得到了显现和认可,意味着生态产品(或生态系统服务)改善了消费者的福利(效用水平),因而人们愿意为生态产品带来的福利改善支付相应的价格,这一价格是反映生态产品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包括了生态产品的正外部性,以及为了保持这一正外部性不至于下降而支出的成本投入。浙江丽水在这方面的主要成就是旅游、地方名特优产品附加值增加效应。

对于江苏或者长江经济带而言,这应该说是一个大方向或者是基本思路,在南通,巨大环保投入的经济效应也开始充分体现,突出表现在旅游业以及人才引进方面的成效逐步显现。但这个过程中,如何设计合理机制,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探索。在总体构架上,需要处理好以下方面的关系:

一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环保投入与价值回报的关系。重点需要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增加对为环保做出牺牲或环保投入较大的地区给与相应的财政补助;二是政府生态服务供给与生态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相应地,地方税收和服务费用应适当增加,以体现公平。当然,这个度要合理把握。不能让新的增长点遭受扼杀; 三是绿色金融的功能发挥与适度盈利的关系。如何在公益服务与金融企业之间的盈利获得平衡,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现实议题;四是生态产品的供给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的是随着人们的美好生活的品味的提升,优质生态产品将备受青睐。政府、企业的积极推销与合理定价是关键。

总之,建构生态优势,并努力促进区域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是需要科学设计相应机制,特别是要处理好相关利益关系,这是我国各级政府以及学术研究机构需要深入研究的崭新课题。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作者:季燕霞,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