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决策、服务社会、服务发展上担负着重要作用。10月23日,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南通大学联合主办、江苏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中国经济江苏智库联合研究会联合承办的2020年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在南通举行,来自省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江苏跨江融合发展与省内全域一体化”这一主题碰撞思想火花,贡献智慧力量。
2019年7月,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首次提出省内全域一体化,今年8月,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做深做实苏锡常、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和锡常泰、苏通跨江融合,加快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国内大循环。因此,推动跨江融合发展,引领省域一体化,成为江苏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参与新一轮一体化区域布局的迫切需要,更是担负国家发展探路使命,推动省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前列的现实需要。
在主旨演讲环节,上海市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何建华提出了“跨江融合打造‘新苏南模式’”的观点,他认为,“苏南模式”的版块主要是指苏锡常通四座城市,这是江苏与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区域,通过构建高效便捷交通系统的“通”,资源共享的“联”,同城化发展的“融”,强化创新体系、创新能力的“创”,打造现代制造产业高地的“峰”,延续苏州三大法宝的“魂”等关键词,实现“新苏南模式”,以此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南京法学商学院产业经济系主任、教授吴福象则认为,江苏全域一体化要做到“东联西拓,南融北张”,大桥、高铁等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将为全面实现江苏南北平衡发展、产业梯度转移,资源重新布局起到连接器和转接器的作用,因此,苏中苏北将成为江苏经济新增长点。
苏州和南通隔江相望,也在隔江学习,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夏永祥带来了关于苏通融合发展的思考。夏永祥建议,苏州、南通两座城市要突破行政区藩篱,强化经济区思维,在此基础上推动产业与科技创新合作,并构建科学、高效的协同发展机制。
南通大学作为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曾明确提出跨江发展战略。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从2014年起研究“跨江融合发展”,创造性提出“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对于破解长江流域包括江苏三大板块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相关研究成果作为江苏省委中心组学习参考资料,在江苏省政协会议作大会交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获省哲社一等奖,并被全球最大出版商Springer用英文出版在全球发行。此次沙龙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贯彻落实,也是对省委省政府区域工作的积极响应,更是学术界的应有作为。
今年,围绕“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这一主题,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共安排了5个专场,除“江苏跨江融合发展与省内全域一体化”专场外,已举办了“经济双循环与江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沿海‘十四五’发展”两个专场。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周瑞峰表示,江苏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成立于2016年,自2017年起,中心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组织策划沙龙活动,智库工作者立足江苏所处的时代方位和现实基础,深化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了诸多务实管用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江苏高起点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提供了思想智慧。
(来源:江苏广电南通中心站/陈志斌 龚丹 编辑/国正)
为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在南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