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由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主办的“长江经济带重化工业绿色发展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中国化工环保协会理事长周献慧,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扬子江中心筹备组成员、南京大学教授李爱民,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刘录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胡维忠,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副主任曹明弟,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伟京,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邹结富,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徐炎华等领导与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扬子江中心执行主任王强主持。江苏省政府参事、我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主旨演讲。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针对临江重化工业的绿色发展,与会专家从节能降耗、水资源利用、绿色金融、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等多角度探讨制约行业绿色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转型路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长江大保护需要系统、协同和智慧。重化工业完全可以做到“美丽化工”,这需要有关各方全面认识、利用和发挥长江经济带的功能,制定符合发展阶段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并通过“减加除乘”等路径,实现绿色发展,最终达到工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成长春教授认为,沿江化工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化工污染治理不仅是长江自身,周边的湖与沿江支流的河也都在长江流域内汇总流动,这就要求“化工围江”的治理也要将长江周边的内陆河流、湖泊领域同样也纳入其中。他指出,要实施长江经济带水生态规划和水生物规划,同时控制沿江重化工污染和长江口沿海重化工污染,化工围江和其他污染围江同步治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生态资源部、工信部联合行动对11个省市提出削减污染排放指标和污染物削减时间表,要积极鼓励长江经济带内的各省市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重化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比重;要提高化工污染治理专业化水平,积极倡导化工问题化工人治理的理念,落实化工企业在化工污染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广第三方治理模式,努力实现环境监测、污水垃圾处理、环境事故应急处理专业化;要加快化工园区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强单个企业排污的监测和定位,做好园区集中排污断面监督。
2019年6月,我院申报的国家发改委重大委托项目“破解长江经济带‘化工围江’问题研究”成功立项。近期,课题组将针对本课题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关键性瓶颈制,研究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转型、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黄金经济带的举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