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我院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总要求和根本遵循,深入开展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先后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多篇系列文章,数篇决策咨询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26”讲话精神,积极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我院公众平台推出“习近平总书记‘4.26’讲话一周年专家研讨”系列观点。首篇文章为成长春教授的《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高质量黄金经济带》。
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高质量黄金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历经几十年的开发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功能受到一定损害,流域系统性保护不足,生态碎片化等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区域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尖锐等问题依然存在。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为新时代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的生动体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行动逻辑。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强调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流域首尾相顾、共同作为;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双赢;在保护上要高标准、严要求,在开发上要追求高质量、绿色化;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让发展更科学、更有序、更高质量。
从长远来看,要坚持短期治标与长期治本相结合,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解决好影响环境质量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要坚持全流域“一盘棋”的思路,形成沿线各省市、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互动的良好格局。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一是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倒逼机制。首先,要制定负面清单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从空间准入、环境准入和产业准入三个方面,制定负面清单,对开发方式进行限制,落实“三线一单”约束,根据对沿江开发、限制开发、保留和保护四个分区的规划,进一步细化清单,使长江治理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的。其次,强化环保执法。要进一步增强环境整治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由沿江11省市以及公安、环保、应急等部门联合组建跨区域、跨部门专业化调查队伍,全面开展摸排,严格做到不漏不缺;同时,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再次,要完善环保税制,倒逼企业减排。以污染物排放量为计税依据,按照“多排污多缴税、少排污少缴税”原则征税,并对降低排污浓度的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促使环境外部成本内生化,倒逼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要加快确立绿色发展方式。首先,从宏观层面看,要建立贯穿整个流域的产业生态系统。依据流域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承载能力,建立具有高效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的网络化产业生态平台和基础设施。其次,从中观层面看,要在循环经济基础上建设生态工业园,通过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式,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再次,从微观层面看,应推动企业建立清洁生产方式,推动企业在技术可靠前提下执行清洁生产、预防污染调整,使企业生产的经济最优与生态最优相互匹配。
三是要加快推进沿江重化工业绿色转型。首先,要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实施长江经济带水生态规划和水生物规划,控制长江经济带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沿江重化工污染和长江口沿海重化工污染,支流入江口和入江支流内河湖泊,化工围江和其他污染围江同步治理。其次,要实施专项治理行动计划。一方面要对11个省市提出削减污染排放指标和污染物削减时间表。另一方面,要制定“龙头企业江迁海计划”,做好化工整治各个层面的思想工作,还要实行“化工园区专项建设计划”,制定化工园区绿色发展标准。再次,要提高化工污染治理专业化水平。要积极倡导化工问题化工人治理的理念,落实化工企业在化工污染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广第三方治理模式,努力实现环境监测、污水垃圾处理、环境事故应急处理专业化;要按产业建设化工园区,加强单个企业排污的监测和定位,做好园区集中排污断面监督。
(作者:成长春,江苏省政府参事,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教授,博导)